第一百八十八章 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西欧小说网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一百八十八章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江山像个老娘们一样摁住礼物不撒手。

  “樊同志,”他笑道:“能不能先坐下来听我说两句?”

  “有话你尽管说,”樊锦诗急了:“但这些东西必须拿回去。”

  “行,”江山点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也先听听我的意思,好吗?”

  “那……”樊锦诗软和了一下:“那好吧,伱们坐下来说。”

  刚刚那一幕,令屋里的小男孩惊恐的一直抓着妈妈的裤腿。

  樊锦诗抱起小男孩搁在了腿上。

  黄瘦的小脸上,一双眼睛清澈明亮。

  “小民啊,问两位叔叔好。”

  “叔叔好。”小民眨巴眨巴眼睛,清清楚楚打了声招呼。

  “你好。”

  江山和张路,赶紧露出了自以为慈祥的笑容。

  张路同志,还傻不拉几说了一句:“这小朋友多有礼貌啊!”

  得到了樊锦诗一个客气的微笑。

  “樊同志,”江山开始说正事:

  “我们的职业是记者,按照单位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都得给采访对象准备一份礼物。”

  “不不不,”樊锦诗摇了摇手,她可没那么好糊弄:“说什么我也不能收下这些。”

  说完,她看了眼摆在桌上蔚为壮观的礼品。

  高铁桶、矮铁罐……罐头、点心、麦乳精。

  吃的、喝的什么都有,实在太多,多看一眼都怕把持不住。

  都是些平时想买,却舍不得买的东西。

  樊锦诗稍稍一看就清楚,这些点心别说是敦煌,就算是在武汉也不一定能置办齐整。

  想到这些,她忍不住皱起了眉。

  再艰苦的环境与她来说,都可以忍受。

  但,孩子呢?

  小小的一只,也来陪着妈妈保护敦煌壁画?

  五岁的小民,连自己都保护不了!

  也不知怎的,在樊锦诗看来,这位记者准备的物品竟都是孩子最需要的!

  下一秒,她又在饼干罐下发现了一摞书。

  一本本的看着不厚,也不知是些什么书。

  “这不是您能不能收的问题,”江山继续:“而是行规,就好比稿费一样。”

  樊锦诗刚想开口,又给江山的话盖了过去:“知道潘红吧?”

  樊锦诗点点头:“知道啊!”

  “我们采访她的时候,送了一条黄色的连衣裙。”

  樊锦诗:“……”

  “还有刘小庆,”江山比划了一下:“她喜欢喝汽水,我们就送了一大箱幸福可乐给她。”

  一旁的张路,用力点了点头。

  “哦?”樊锦诗笑了起来:“她怎么跟个小孩一样。”

  “这次的专家团里,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叫黄永钰,”江山眉飞色舞:

  “我特喜欢他的画,知道我采访他的时候送了什么?”

  这一会,樊锦诗早已经忘了起头的话端。

  倒对眼前这位记者口中的提问,感起了兴趣:“你送他什么了?”

  “一对猫头鹰!”

  “活的?”樊锦诗惊道。

  与此同时,张路和小男孩也都直愣愣的看向江山。

  “当然是活的,”江山双手一团:“才这么点大。”

  “一定很可爱吧?”

  “老可爱了,我都后悔没留下一只。”

  小窗外,听墙根的黄永钰和邵伯林对看了一眼。

  然后相互撇了撇嘴,笑了。

  “所以说,”江山绕回到了主题:“希望您也可以接受报社准备的采访礼物。”

  “原来是这么回事,”樊锦诗还真没接受过采访,不知道里面的弯弯绕:

  “那……好吧,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您还记得浦江美影厂上你们这抄绘壁画的事吗?”

  “我想一下啊……”樊锦诗回忆了一下:“他们好像一共来了两次,最近的一次待了二十多天。”

  “我现在负责美影厂《九色鹿》的宣传工作,这里有几张照片,”江山翻起了包:

  “你看看能不能认出画得是哪个石窟的壁画。”

  “好,”樊锦诗点了点头,然后一张张看了起来:

  “这张应该是……对,应该是第257窟的壁画。”

  “这张呢?”

  “这是285窟的。”

  “您记得这么清楚?”

  “呵呵,”樊锦诗笑了:“你们要是在这待上十年,肯定记得比我还清楚。”

  “可以带我们去实地看一眼吗?”

  “无功不受禄,如果你们不着急走的话,我现在就可以领你们去石窟。”

  “马上?”江山当然乐意:“可……只是吧,”

  “可什么只什么,”门外的黄永钰,赶紧走进了屋:“走走,把我们也一块带上。”

  “对,”邵伯林也跟着点头:“大不了,我们几个晚上就住这了。”

  “那敢情好,”江山求之不得:“麻烦樊同志前面领路了。”

  “你们先等等,”樊锦诗搂着儿子的肩膀:“我嘱咐孩子几句。”

  “对不起了小朋友,”江山从桌上的网兜里抽出一摞连环画:

  “这是叔叔给你选的几本书,看看喜不喜欢?”

  全都是美影厂新出的动画电影连环画。

  “还有这个,”张路拿起了山楂片:“一边看书一边吃,时间过得最快。”

  “嗯~”

  屋里的几位同时点头,都深有感触。

  “听见了吗?”樊锦诗觉得是个好主意:“妈妈一会就回来。”

  “好!”

  小民小朋友脆脆的答应了一句,笑得格外开心。

  前往石窟的路上,张路忍不住问了一句:“你平时上班的时候,孩子谁带?”

  “小时候绑在床上,现在孩子大一点,也不会乱跑了。”

  不然,又会被妈妈送去亲戚家待着。

  “就不能把他带在身边?”

  “我们去的很多地方太危险了,”樊锦诗远远的向上一指:“知道它是什么吗?”

  众人纷纷抬头。

  张路摇摇头,他上哪知道去。

  江山回了一句:“蜈蚣梯。”

  “你见过?”黄永钰没见过。

  “见过,但没爬过。”

  蜈蚣梯,顾名思义就是一根粗木的两旁,伸出了几根短木的独木梯。

  “很多洞窟都要靠它上去,”樊锦诗解释道:“我是最害怕爬蜈蚣梯的,怎么还可能带孩子上去。”

  “看着是不大稳固。”黄永钰想象的一下,然后直接摇头。

  “很多年前,老常带人爬进了一个高窟,准备撤回的时候才发现空窟口的蜈蚣梯倒了下去。

  洞窟距离地面实在太高,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就被困在了洞里。”

  “那怎么办?”张路着急道:“外面没人?”

  “你看看鸣沙山这一片有多少石窟,我们外出作业一走就是老远,谁知道会留在哪个石窟里。”

  “那赶紧喊人啊。”

  “除了我们,很少有人路过这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xohm.org。西欧小说网手机版:https://m.xohm.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