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这些电影为什么火了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西欧小说网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二百三十章 这些电影为什么火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三十章 这些电影为什么火了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二百三十章这些电影为什么火了说来也巧,这一会货架展台上十多台尺寸不一的电视机,正同时播放着冬京银行的全新广告。

  画面里,一个自动柜员机模样的机器人,正在陪着小女孩荡秋千、骑自行车、讲睡前故事……

  “父女俩”无忧无虑的笑声,让展台前的顾客们看得即新奇、又有趣。

  虽然日-本并不缺想象力丰富的广告,但这种烟火气浓浓的科幻广告,还真是第一次出现。

  一共60秒钟的广告已过半,展台前却没有一个顾客离开。

  就像当初冬京银行的高层,选中这支广告的理由一样。

  具有剧情叙述的广告,才会让观众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好比现在,所有顾客都在等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背景音乐的逐渐激扬,广告里的小姑娘终于走到了自动柜员机的面前。

  而另一边的爸爸,也将厚厚一叠钞票,放进了自动柜员机。

  当小女孩含泪说出:“爸爸,新年快乐!”的时候。

  另一边柜员机的屏幕上,也同时跳出了“新年快乐”的日文祝福。

  【无论您身在何方,冬京银行都是您最信赖的伙伴】

  广告最后的温馨结局,让观众们也跟着露出了笑脸。

  其中有几位女同志,还落下了几滴眼泪。

  这一会,无论是电视展柜前的顾客,还是展柜的营业员,都感觉到了一丝丝温暖。

  同一座城市里,坐在“住友银行”办公室里的高层,也不知不觉对着电视笑了起来。

  但下一刻,他们才意识到,该笑的另有他行:“各位,感觉不太妙呀!”

  “是呀,之前冬京银行为了对付我们的广告,就搞出了不小的动静。”

  “你们感觉他家的自动柜员机广告怎么样?”

  “想听实话吗?”

  “当然!”

  “实话就是,冬京银行……赢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冬京银行的ATM机广告,成了每家广告公司分析研究的对象。

  几天后,当一组组广告数据从电话里传出后,余思归笑的嘴都合不上了:

  “嗯、嗯嗯,”她越听越开心:“听到您这么说,我也很高兴。”

  “哈哈哈……”

  “好的,希望以后的合作也能愉快。”

  挂上电话后,余思归赶紧给浦江打了个长途。

  如今的她,早就把这串电话号码倒背如流了:“江山?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怎么样,没想到吧?”

  抓着电话的江山,也被电话那头笑声传染了:“你这下开心了?”

  “开心极了,”余思归的笑声不断:“这两天我们大地广告的咨询电话,明显多了。”

  “要发财了,”江山笑道:“余总,可别忘了家乡的人民还在等着伱呢!”

  “忘不了忘不了,”余思归问道:“说吧,想要什么奖励?”

  这是江山最爱听的一句话:“都已经有两万块的设计提成了,还要什么奖励。”

  “不一样的,”余思归做事一向规矩:

  “你不知道,冬京银行的广告成功后,我们大地广告的名气一下就起来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果然是个聪明的姑娘,江山笑了:“那我就不客气了,主要这玩意国内根本买不到。”

  “哦?是什么?”

  “还记得黄永钰老师吗?”

  “咱俩去送猫头鹰的那位?”

  “对了,”江山没想到余思归的记性这么好:“我答应送他一烟斗,一直没遇上合适的。”

  “日-本有?”

  “你帮我找找看,”江山觉得国外的可能性大一些:“去年或今年的希尔顿。”

  “希尔顿还出烟斗?”

  “出了几十年了,估计价格不便宜。”

  “价格你不用操心,只要有货就行,”余思归已经开始琢磨上了:“过几天给你回话。”

  “行!”

  这事江山一直记在心上,总想着在下一次见面时,能给黄老师送上一个小玩意。

  ……

  燕京城的气候,眼瞧着就没了秋日的气息。

  街面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里,缩脖子,揣兜的比比皆是。

  相比国庆节那阵子的热闹,明显冷清多了。

  但唯独一个地方没受影响,就是电影院。

  面对电影《小花》和《瞧着一家子》的火热,燕影厂的诸位领导都表示没看懂。

  这两部戏早在拍摄的时候,就没被他们看好过。

  以至于两边摄制组连电影胶片都是七拼八凑的。

  没曾想,观众们的接纳度居然如此高。

  在观众眼里,《小花》那种一会黑白,一会彩色的切换镜头,竟成了一种高级的艺术手法。

  面对其他想不明白的厂领导,厂长汪洋倒明白了几分:

  “你们没发现吗,《小花》上映后没几天,关于它的采访介绍就登上报了,你们去找找那篇文章,里面分析的很清楚,彩色和黑白的镜头,分别代表了现实和回忆……”

  “没错,我也看见了,也许观众就是受了那篇新闻的影响。”

  “这个记者厉害呀,电影还在拍摄他就跑去采访了。”

  “何止是《小花》,《瞧这一家子》也一样。”

  “你们注意到没,所有关于电影的采访报导,其实都转载自同一家报纸。”

  “哪家?”

  汪厂长笑道:“浦江的《东方都市报》。”

  “我记起来了,”一位导演回忆道:“《保密局的枪声》好像也接受过这家报纸的采访,那篇文章写得真够意思,整篇都在夸常彦导演。”

  “嘶……”汪洋就奇怪了:“我记得《保密局的枪声》在上映之前,就没被长影说过一个好字,这记者是怎么挑上这几部电影的?”

  “可不是嘛,”其他领导也发现了:“但只要是被他报导过的电影,都特受欢迎。”

  原本总结《小花》、《瞧这一家子》的会议,渐渐偏离了轨道。

  这一会,已经有导演给下了定义,这几部原本并不看好的电影之所以能火,一定和那位叫江山的记者有关。

  不仅是他们,此时的陈强也有同样的想法。

  看着被一群同事围着夸的陈佩丝,陈强忍不住喊了一句:“二子,你得和那位浦江的朋友保持联系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xohm.org。西欧小说网手机版:https://m.xohm.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